最先要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谈起,题目是这样说的: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事后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觉得这道题很难,但在我看来,凡事没有什么难易之分,只有可不可以理解、有没有资源去做和值不值得做。当然,这个话题非常值得去思考,因为它不仅暗含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概念“幸存者偏差”,而且关乎每个人在根本上对成败的态度。
一、为什么鸡汤没有用?在市面上从来不乏成功学的励志书,很多人功成名就后回过头来给世人分享他们的经验,但事实上,知道这些东西之后就一定会成功吗?很显然,有那么多介绍马云的书,但中国至今并没有出现第二个马云,反而是绝大多数人栽了跟头。这其实很多人正在面临的困惑:为什么懂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一生?
先给你分析一下当今的成功学鸡汤的共性,简单来说,就是对成功归因。对于成功,我们可以归因吗,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直接得出为什么成功的结论吗?
往往不能。
很多成功的经验都是基于特定场景的,就拿马云的这句话来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但真正的勇士会看到后天的太阳。”这句话我在各类书籍中看到了不下于三遍,那这句话有道理吗?确实是很有道理,它教人要坚持不懈。但回过头看,马云创业的年代,正遇上电商产业兴起的浪潮,时代给他赋能,但你试试夕阳产业,纵然你坚持下去,然而到了后天并不是太阳,反而依然是血淋淋的残酷。
成功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也许这条道路上有100个坑,对于成功的人,也许是忽略了90个坑,有幸躲过了9个,而自己解决的,只有一个。
所以,大多数的成功者,都是幸存者。而很多幸存者的励志文章里几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把所有的原因都算在自己头上,都归因于个人能力问题,而事实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很重要,而且这个变化包罗万象,不可能考虑周全。这也暗示了我们运气对于成功的必要性。
战国时期的庄子早就发现上述的自然规律:“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而今有雷军过了不惑之年才痛定思痛,提出"风口飞猪"的理论,强调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性。
你可以说周鸿祎凭借专注的精神在3Q 大战中领导金山走出困境,但你想想,如果当时360和腾讯没有大战,或者晚一点大战,用户们照样用360杀毒软件、腾讯的腾讯管家,金山估计早就关门散伙了。
所以,鸡汤和道理,也就听听而已,不必拘泥,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二、直面失败,挖掘沉默数据很多人不屑于犯错,也懒得面对失败,这是不成熟的表现。弗朗西·培根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今天却有人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两种说法截然相反,但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尽可能地”避坑“,成功了之后可以沿用曾经同样的路数,减小试错的成本,但是从自己和他人的失败中,我们却也可以明显看到这些坑的所在,之后刻意避开。
前者是无意地躲避,而后者是有意识而目标明确的,敢问哪一种更见效?显然是后者。那为什么不直面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方法论呢?
之前在第八周提到,世界上很多事情,都分明局和暗局。放在明面上的东西我们经常会很在意,而暗局里的东西却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弹痕多的地方多加强,战机活了下来,那对于弹痕少的地方被攻击的战机呢?直接被忽略了,因为他们无法返航了。
打个简单的比方,当年盖茨和乔布斯在大学就辍了学,但是你并不能说上大学没有用,因为那些跟风辍学的人,大多是碌碌无为、没了声响。同样的道理,战机失事这件事情,也不能仅仅看那些返航的战机,还要考虑遇到事故的那部分,”让死者开口“!
通常这部分没有考虑到的部分就是沉默数据,我们研究失败,就是为了了解它们,不然就很有可能一叶障目、坐井观天。因此,在弹痕少的地方下功夫,正体现了我们对沉默数据的尊重,无疑是增添了我们成功的筹码。
三、一个实用的成败观前面说过,成功者大多数是幸存者。幸存者总是对自己的幸存有着偏见,所以我们要用沉默数据来消除这种偏见。对于我们个人来讲,成功的时候切记要感谢上帝,千万不要感谢自己,失败的时候正是我们直接获得沉默数据的时候,不仅是对于自己的失败,还有别人的失败,对此我们要珍惜,因为人生的车轮总是不停向前,这样的机会稍纵即逝。
愿你直面失败,取得成功。
这是三元陪你的第十周,希望对你有所启发,下周见!
成长的路上,你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