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层–应用程序和服务所在,HTTP(WEB)HTTPS FTP SMTP POP3, 人类语言–>编码
表示层–编码–>二进制
会话层–管理会话,数据加解密,上三层是控制层面,下四层就到了数据层面,建立唯一的一个端到端链接,维持,以及终止,,防止数据之间互相干扰
传输层–使用端口号标记不同的程序或者服务,0-65535,其中0-1023著名端口 1024-65535高端口(动态端口)。TCP/UDP
***著名端口**(目标端口):* HTTP:TCP 80 HTTPS:TCP 443 TELNET:远程登陆 TCP 23 SSH:安全的远程登录 TCP 22 DHCP:UDP 67/68 RIP:路由信息协议 UDP 520 FTP:文件传输协议 20/21 SMTP:TCP 25 POP3:TCP 110 DNS:域名解析协议 TCP&UDP 53 SNMP:简单的网络管理协议 UDP 161 传输层协议TCP/UDP: **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协议, 面向非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协议,报头8Byte,仅仅使用源目端口号标记 不同的程序 散列函数的特点:1)不等长输入,等长输出 2)雪崩效应 3)不可逆 **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 面向连接: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可靠性:确认、重传、排序、流控(滑动窗口) 对数据进行分段的作用,基于每个字节一个段 MTU:最大传输单元,默认1500B MSS:最大传输段1460B PDU:协议数据单元 *应用层---数据报文 传输层---数据段, 网络层---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 物理层---数据流网络层:转发数据包和路由,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分为IPV4和IPv6两个版本 路由器(三层交换机/防火墙),基于IP地址进行逻辑寻址–路由
数据链路层:封装数据帧,交换机–基于MAC地址转发,控制物理层,PPP/HDLC/以太网 MAC地址:物理地址,48位二进制,使用十六进制表示(F45C-8998-4757) 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 LLC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负责和上层协商,使用SAP来区分不同的上层协议 MAC子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数据链路层有FCS(帧检验字段)用于检测数据的完整性
LLC子层提供服务访问点(SAP),标识上层协议 1:每一层都需要利用下层的服务进行通信 2:每一层都需要为上层服务,所以需要标识上层所使用的协议或应用
物理层:电线上的东西,我管不着哇
TCP/IP协议栈(DOD五层(或四层)参考模型: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