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凯凯!
到了 2019 年,是李笑来在区块链世界里生存的第 9 个年头。 他曾经是比特币首富 他曾经是一位老师 我本人很信任他,虽然他不认识我
请务必注意,每次你的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冒出 “这就好像……” 这个念头的时候,你都要把它强压回去。
-解释: 如果我们了解 一段信息要经历如下步骤: A—>B---->C—>D—.>E(原本是这样) 层层深入,由浅入深. 但如果你 滥用类比 会发生什么?
类比是约等号(≈),而“这就是”是等号(=),约等号和等号之间的差别有时甚至超过十万八千里。
滥用类比后 A–(a)->B–(b)->©---->f 信息已经面目全非了
这种不恰当的类比被滥用多次之后,就再也没办法形成正确的理解了 —— 因为理解一个创新需要理解多个前所未有的概念,每个都做了不恰当的类比之后,多次非常不恰当的约等于拼接起来之后,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形成一个与正确理解相近的效果。
重复重复再重复遇到暂时无法理解的概念,不要担心、不要纠结、不要停顿,你要做的事情很简单:
继续读下去;读完之后再重复读很多次……解释: 既然类比的方式 对于我们理解新事物 算一种 走捷径,取巧的方式 那么—出路就是靠这条建议了.
注意,先继续读下去 ,然后再读很多遍 ----这个建议的内涵在于只有了解了大概你才能真正的去了解它.
而且 看到不懂的地方 不是立即反复读 ,而是继续读下去. 看完后 回头重点的看 没读懂的地方 说的 就是
这是学习任何新知识或者在任何新领域探索的 “必杀技”。这背后一个重要的原理: 绝大多数难以理解的知识,是因为它内部有很多 “前置引用”。 所谓的前置引用,就是一个在后面才能深入理解的概念竟然在此之前已经被引用了,导致的结果是学习者总是处于懵懂的状态。学校里的知识不是这样的,学校里的知识总是线性层层递进的,理解了前面,就能理解后面……
借助群智的力量和一群高手聊天
解释:
这首先因为人是社交动物,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交流这个东西,随意的交流总是比刻意的交流更为有效
理解比特币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它想象成一家世界银行:
这家叫 Bitcoin 的世界银行发行了一个叫做 BTC 的货币……
比特币其实不可能替代法币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的货币必须是价格相对稳定的。
长期来看,即便比特币的价格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接受而趋于稳定,它也只不过会成为地球上众多货币之中的一个而已,不可能替代所有法币。
比特币解决了什么问题双花问题
简单讲,就是“同一笔钱一次只能花在一个地方”,“绝对不能让同一笔钱竟然同时花到了两个地方”,否则就只能是 “记账有误”。银行的核心业务是什么呢?银行的最核心业务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记账 —— 绝对不能记错账,更不应该做假账。 数字时代的尴尬在于,传统中心化管理的数据库,用来记账的时候,那账簿是有无数种可能被篡改的,账本上随意增加一条不合理的记录、随意删除一条不合规的记录,随意修改任何记录中的数字,都有可能且违规干脆无法防范……
解决方案: 当所有人承认这个账本的时候, 这个账本才 有效. 或者是 只在承认这个账本的人群 之间有效.
如此这般,就保证了这家世界银行的账簿不可能出错,不可能被恶意篡改,不可能再出现任何 “同一笔钱竟然同时花在两个地方” 的情况。如果你乱记账 和所有人 都不一样 那你的就是无效的
于是,逻辑就很清晰了: 问题是 “必须要有一个不可篡改的可信账簿……” 解决方案是 “那我们分布式管理罢!”“去中心化” 并非目标,而是分布式管理的结果;而 “公开透明” 也只是分布式管理的自然而然的结果……
去中心化指的是网络结构去中心化,不会直接带来任何颠覆。而公开透明,固然在一些地方必需必要,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商业模式在公开透明的方式下无法良好运营。别说商业模式了,连游戏都是这样的,猜大小游戏可以一直公开透明,可棋牌游戏,必须等到游戏结束之后才可以公开透明,否则游戏就无法进行了……
区块链:它就是一种新的记账技术而已。
在比特币这家世界银行的设计中,区块(block),就是一个又一个不断生成的子账簿,这些子账簿通过一种特定的算法(哈希算法)前后链接起来,形成总账簿(blockchain)。
比特币这家世界银行,就是这样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上的第一个分布式应用。而区块链技术,通俗地讲,无非是个不可篡改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而已。
在一些场景下,这个世界的确需要不可篡改的数据库技术。比如,法院的卷宗,交通部门的违章记录,工商部门的企业登记,民政局的婚姻登记,公安局的身份证,大学的毕业证,等等等等……
这个技术的确会 方方面面融入我们的生活,但具体会是什么样子 就不好说了 也没意义 因为这个太难想象了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专家能在四十年前想象出我们今天可以拿着一个掌中设备坐在家里点两下一会儿外卖就送到门口了…… 所以,过多的预测和想象,实际上是徒劳无益的。
如果你能把比特币(BTC)理解为 “一个叫做比特币(Bitcoin)的这个分布式世界银行应用” 的股票,那么就比较容易理解比特币(BTC)的价格上涨趋势了。
这个叫做比特币(Bitcoin)的这个分布式世界银行应用就好像是一家上市公司,它的核心业务只有两个部分:发行和记账。而它的价值取决于有多少人认同它、使用它 —— 在这一方面,地球上任何一家银行都如此。截至 2019 年,全球使用比特币的人数不超过 3000 万,相对于整个人口数量,这依然是个相当小的比例。所以,它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 只不过,在任何一个短期之内,上下波动都非常剧烈,所以,普通人参与投机的风险非常高。
事实上,仅仅分布式管理本身,是无法做到 “无法篡改” 的 —— 顶多能做到的是 “很难篡改”。假设全网诸多节点中有 51% 的节点联合起来 —— 不管是善意还是恶意,反正都是故意 —— 那么这些节点 “合谋” 的结果就是该数据库不再是 “不可篡改” 的数据库。
以上所描述的情况,就是所谓的 “51 攻击” —— 这并不是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区块链的第一个应用,比特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同样不是靠技术,而是靠利益驱动(博弈原理):
若是真的有谁能够操纵 51% 的算力,那么他会发现,对他来说,“贡献” 远比 “攻击” 更有利可图。
.自从比特币横空出世之后,支撑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即区块链技术引起了巨大的关注。人们开始琢磨:“这个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呢?” —— 当然,人们琢磨得最多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我应该如何获利呢?”
山寨币(本质是一直换了个名的比特币) 之所以叫他山寨 不是谁 是正统而是就是对比特币进行了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用的改造 如:莱特币2015 年年底,以太坊开始融资;2016 年,云币成了地球上第一个上架交易以太坊的交易所…… 2017 年,以太坊成了最火爆的区块链项目。
以太坊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又,解决的足够好吗?
历史证明,以太坊是一次并不成功的尝试 —— 它想要成为一个区块链技术应用平台,在这个分布式的 “计算机” 上,有它自己的编程语言;用这个特定的编程语言写的程序被称为 “智能合约”;人们可以在以太坊这个平台上发布各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也就是说,它想要成为一条公链(Public Chain),顾名思义,就是公众都可以使用的区块链。
以太坊所遇到的困难,其实是它尚未诞生之时已经被质疑的东西:使用 PoW 共识机制的一条 “公链” 就是难以承载真正有意义的大规模应用。即便是以太坊的 PoW 被设计成十几秒之内确认一次,不要高兴得太早,10 分钟和 10 几秒事实上没什么区别 —— 因为真正有意义的大规模应用需要的是每秒钟成千上百次确认才可以……
缺陷最大的是以太坊独立设计的编程语言 Solidity,虽然最初的时候最大的宣传点是它 “图灵完整”,可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用,为什么呢?因为不管谁写的编程语言都一样,都难免有臭虫(bug)…… 可问题是,这种编程语言是用来写所谓 “智能合约” 的,这种程序是直接涉及到钱的,于是,只要有问题就会被攻击。以太坊上线没多久,有个叫做 DAO 的项目就被黑客攻击转移走了大量的资产,以太坊只好以 “紧急分叉” 来 “解决” 问题,于是遗留了一个今天人们不知道那是用来干什么的 ETC(Etherium Classic),新的币叫做 ETH。
虽然以太坊计划将共识机制从 PoW 更新为 dPoS,但它现在面临两个问题:1. 如此这般的话,那么只能再次分叉,新的币叫什么好呢?老得币又能干什么呢?对技术人员来说是困扰,对投资者来说是未知的风险;2. 基于 dPoS 机制的,有多线程支持的分布式计算平台 EOS 早已于 2018 年 6 月正式上线……
我们所讨论 “共识” 是网络中节点之间的共识,是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共识,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共识。
人与人之间的共识与区块链没有任何关系 —— “共识” 这个词常常被新人们误用、滥用。这也是为什么我曾经戏谑地说 “傻屄的共识也是共识” 的原因。我想说的是,傻屄们死活搞不懂,那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共识,然后吧,他们还总是不懂装懂……
小白对更多的技术细节可以直接跳过,需要弄明白的是,PoW 无法支撑公链的需求;而 dPoS 是 EOS 创始人 Dan Larimer 的创新概念,PoS 从 2014 年的 BitShare 时代就开始验证,后来经过若干次更新改进,变成了 dPoS。你可以将 dPoS 理解为一次为了平台性能相对于 PoW 而作出的妥协,而这个共识算法目前来看是公链的最靠谱选择之一。
这世界是有容错机制的,山寨比特币的莱特币顽强存活到了今天;也许,那些抄袭 EOS 的各种项目之中,也会有那么一两个最终幸存?到底哪一个能够最终幸存我们没办法提前知道,但,我们知道的是,抄袭不可能超越。所以,山寨项目是留给那些想不明白的人的,不是吗?
正如你所见,打造一个不可篡改的分布式数据库,是目的;而区块链技术,是达成这个目的的手段。再进一步,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技术的一部分;除了共识机制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奖励机制 —— 否则人们不会自动对网络有所贡献。
长期以来,所谓的技术创新基本上都聚焦在了如何改进共识机制之上,而奖励机制被默认为 “不可或缺” 的组成部分。人们以为,共识机制和奖励机制就好像是区块链这架马车的两个轮子一样,缺一不可。
有没有可能去掉奖励机制呢?然而,在此之前,还要问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想办法去掉奖励机制呢?
我们之前提到过,乍看起来区块链技术应该被应用到很多地方:
在一些场景下,这个世界的确需要不可篡改的数据库技术。比如,法院的卷宗,交通部门的违章记录,工商部门的企业登记,民政局的婚姻登记,公安局的身份证,大学的毕业证,等等等等……
你看,几乎所有的政务部门都需要不可篡改的数据库技术,可是,你不能这些部门为了使用区块链技术而天天 “挖矿” 吧?关键矛盾在于,公共事务领域反正不是也不应该是靠利益刺激运行的。
看来,在一些场景下,有必要去掉奖励机制 —— 可如何做到呢?冯晓东设计的 Mixin Network 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 它的非商业非营利版叫做恒信网络(HengXin Network)。
恒信网络是世界上第一个已被证明为可行的无币区块链解决方案。
恒信网络通过使用 TEE(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可信执行环境)生成了一个由中心化管理渐进为去中心化管理的可以无需奖励机制的分布式网络。除了 TEE 之外,恒信还结合了 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有向无环图)为基础,辅以 ABFT(Asynchronous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异步拜占庭容错)算法作为解决方案,构造了一个成本低廉,易维护、易使用,性能高,兼容性强的不可篡改的分布式网络。
TEE(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可信执行环境)的作用是,向公众证明网络中某个节点(或称服务器) “正在运行的代码” 的确是 “它声称正在运行的代码”。简单来说,你可以把具备可信执行环境的服务器理解为一个透明盒子,外部可以 “看到” 它内部正在运行的代码 —— 换言之,没有任何人能够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改变这个透明盒子里正在运行的代码。
网络设计者可以自己在网络上部署一定数量的“透明盒子”,如此这般构成一个 “类自治” 的分布式网络 —— 这个时候,这个网络虽然已然是分布式网络,但依然是中心化治理的,因为那些透明盒子是网络设计者自己部署的。
然而,这时这个网络已经具备一定的 “自治” 特征,因为每个节点都是透明的,所以,即便是网络设计者本身也无法做到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修改节点中正在运行的程序……
再进一步,这个网络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具备可信执行环境的服务器加入网络充当节点 —— 这里的关键在于,加入者是因为需要这个网络、需要这个网络所提供的服务才加入的,而不是因为网络设计者对加入者有所激励 —— 需要注意的是,恒信网络没有奖励机制。
加入者越多,网络越鲁棒,安全性也会因此越来越高。当网络的节点到达一定数量之后,网络设计者可以撤掉自己当初部署的节点,把整个分布式网络全部交由自由加入的节点管理…… 至此,一个自治的、非中心化管理的分布式网络终于形成。
事实上,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密码管理。在这件事儿上不要省钱,一定要使用付费服务,比如,我是用的密码管理软件是 1Password。还要养成一个重要的习惯:
绝对不能在多个服务或者网站上使用同一套用户名和密码 —— 必须为每一个服务设定独特的密码。
怕忘?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使用付费的密码管理软件,1Password 会帮你生成独特的密码,并且由它来帮你记住。
不懂不投这个原则适用于任何人 —— 投资自己搞不懂的东西,那就是举着火把在炸药厂里散步,也许你还活着,但下一秒死掉的概率极高。
千万不要误以为技术创新会自动转换为商业价值,千万不要误以为自己的认知已经高到足够保证自己获利的地步 —— 事实上,成功投资总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鲜有人做到。
不要被 “xxx 今天涨了 50%” 之类的现象所吸引。由于目前区块链交易市场尚未被合规化,所以有很多项目的币是高度控盘的,控盘的人想让它涨它就真的能涨,想让它跌它就必然能跌,所以,若是你被这样的现象所吸引,那么十有八九你会成为 “杀猪盘” 的牺牲者。
只投大盘币如果你忍不住非要尝试投资,那么,有两个建议:
做好长期打算 只投大盘币
短期投机难度非常大,绝大多数人的宿命是:“凭运气赚到的钱后来凭实力亏光了……” 所以,你只能选择长期。而后,在眼花缭乱的各种标的之间,究竟选哪个呢?在我看来,小白没什么其它的选择,要么 BTC,要么 EOS,没了!如果想要系统化的投资策略,那么先去认真阅读《定投改变命运》若干遍,除此之外别无其他选择。
脑子热的时候干什么都行,就投资不行!
对于绝大多数不明就里的投机者来说,期货交易所就是个大赌场。加杠杆的期权、期货、合约交易都一样,是风险非常大的交易。专业的做法是在做现货交易的时候,使用期货对冲风险 —— 可绝大多数人只做期货,且不知其风险。
参与期货交易还有另外一个巨大的风险,那就是交易所可能作恶。这非常可怕,因为你的仓位对交易所来说是透明的,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有些交易所或者交易所内部的工作人员会做 “扎针” —— 就是操纵市场价格到恰好能让你爆仓的地步而后恢复价格…… 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是怎样吃亏的,却压根找不到可以说理的地方。
所以,参与有杠杆的合约交易是你个人的选择,但有两个建议很重要:
不要只做期货; 选择靠谱的不作恶的交易所,比如 BTCMEX……
大家看完觉得不错 请点个赞呗! 评论个真棒 也行!整理不易, 请转发加我的名字哦!
你的支持 使我更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