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 str1=“abc”; String str2 = new String(“abc”); 创建了几个对象? 答案: String str1=“abc”;在常量池(位于方法区中)中创建了一个对象。将常量池中对象的引用赋给str1。 String str2 = new String(“abc”);首先要看常量池里是否有“abc”这个字符串,如果有,则创建一个。如果没有,则创建两个: 1)一个是常量“abc”对象的内容创建出的一个新的String对象。放在字符串常量池中(方法区中) 2)一个是 new String 创建的一个新的对象,放在堆中。将堆中对象的地址赋给引用str2
String str1 = “abc”; String str = new String(“abc”); 此时,String str = new String(“abc”)语句只创建了一个堆内存中的对象。
分析:
”== “是比较地址,equals()由于String类方法重写,比较的是字符串的内容 1、s1 = = s2 很容易可以判断出来。s1 和 s2 都指向了方法区常量池中的Hello。 2、s1 = = s3 这里要注意一下,因为做+号的时候,会进行优化,自动生成Hello赋值给s3,所以也是true 3、s1 = = s4 s4是分别用了常量池中的字符串和存放对象的堆中的字符串,做+的时候会进行动态调用,最后生成的仍然是一个String对象存放在堆中。 4、s1 = = s9 在JAVA9中,因为用的是动态调用,所以返回的是一个新的String对象(这里和s1 = = s3 区别开来)。所以s9和s4,s5这三者都不是指向同一块内存 5、s1 = = s6 为啥s1 和 s6地址相等呢? 归功于intern方法,这个方法首先在常量池中查找是否存在一份equal相等的字符串如果有的话就返回该字符串的引用,没有的话就将它加入到字符串常量池中,所以存在于class中的常量池并非固定不变的,可以用intern方法加入新的
String str1 = new String(“A”+“B”) ; 会创建多少个对象? 字符串常量池:“A”,“B”,“AB” : 3个(“AB” 是通过“+”号得到的,如上述s3分析) 堆:new String(“AB”) :1个
String str2 = new String(“ABC”) + “ABC” ; 会创建多少个对象? 字符串常量池:“ABC” : 1个 堆:new String(“ABC”) :1个
记住:用new方法创建的对象必定都是不同的(因为在堆中开辟了不同存储区)
注:本文有参考其他博主的文章,并非原创,属于自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