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 |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学习笔记

mac2024-06-02  40

C++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变化是复用的天敌!面向对象设计最大的优势在于:抵御变化!

一. 重新认识面向对象

理解隔离变化
从宏观层面来看,面向对象的构建方式更能适应软件的变化,能将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减为最小。
各司其职
从微观层面来看,面向对象的方式更强调各个类的“责任”由于需求变化导致的新增类型不应该影响原来类型的实现——是所谓的各负其责
对象是什么?
从语言实现层面来看,对象封装了代码和数据。从规格层面讲,对象是一系列可被使用的公共接口。从概念层面讲,对象是某种拥有责任的抽象。

二. 八大面向对象设计原则(衡量程序的"一把尺子")

设计原则比模式更重要!!! 不能把设计模式当作算法来学习!!!

1. 依赖倒置原则DIP
高层模块(稳定)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变化),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稳定)。抽象(稳定)不应该依赖于实现细节(变化),实现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稳定)。
2. 开放封闭原则OCP
对扩展开放,对更改封闭类模块应该是可扩展的,但是不可修改的
3. 单一职责原则SRP
一个类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变化的方向隐含着类的责任
4. Liskov替换原则LSP
子类必须能够替换它们的基类(IS-A)继承表达类型抽象
5. 接口隔离原则ISP
不应该强迫客户程序依赖它们不用的方法接口应该小而完备
6. 优先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类继承
类继承通常为"白箱复用",对象组合通常为“黑箱复用”。继承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封装性,子类父类耦合度高。而对象组合则只要求被组合的对象具有良好定义的接口,耦合度低。
7. 封装变化点
使用封装来创建对象之间的分界层,让设计者可以在分界层的一侧进行修改,而不会对另一侧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实现层次间的松耦合。
8. 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不将变量类型声明为某个特定的具体类,而是声明为某个接口客户程序无需获知对象的具体类型,只需要知道对象所具有的接口减少系统中各部分的依赖关系,从而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类型设计方案。

三. 面向接口设计:接口标准化!

举例
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兵器有统一的标准毕升活版印刷

总结:将设计原则提升为设计经验

1.设计习语Design Idioms

Design Idioms描述与特定编程语言相关的低层模式,技巧,惯用法

2.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

解决变化中的复用性问题Design Patterns主要描述的是“类与相互通信的对象之间的组织关系,包括它们的角色,职责,协作方式等方面”

3.架构模式Architectual Patterns

Architectual Patterns描述系统中与基本结构组织关系密切的高层模式,包括子系统划分,职责,以及如何组织它们之间关系的规则。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