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阅读内化(17)

mac2025-05-02  4

一.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思想:

“定位”的定义:
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即在顾客心智中针对竞争对手确定最具优势的位置,从而使品牌胜出竞争赢得优先选择);
定位的方法论:
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创新),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定位思想的本质就在于,把认知当成现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这些认知,并在顾客心智中建立想要的“位置”,是一种“由表及里”的思维。 在传播过渡的社会中,是要有选择性,聚焦于狭窄的目标,即细分市场,确定细分市场即是“定位”: 应对传播过渡的社会最好的方法,就是“简化”,让信息越简洁越好,这样才能提升切入心智的确定性;而“简化”的一个要领,即聚焦于潜在顾客,而不是聚焦产品本身。 进入心智的方法: 想办法成为细分领域的第一,攀登心智阶梯(每类产品在顾客心智中的排名),告诉潜在顾客该产品不是什么,比告诉其产品是什么更管用;领导者占据心智: ①不要强调自己是第一,必须用潜在顾客的标准来确立领导地位,而不是你自己的; ②不断重复广告投放; ③对新进入的竞争者迅速回应,使用多品牌、宽泛名称等手段进行拦截;跟随者占据心智: ①要注重“速度”而不仅仅只是关注“更好”,要在局势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发起竞争; ②寻找空位切入,如尺寸、高价、低价等; ③重新定位竞争对手来创建空位,与早已占据心智的品牌形成联系; ④避免“人人满意”这种思维误区,要聚焦才能细分,有细分才能进入心智。
定位的操作步骤简述:
第一步: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第二步: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是利用其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第三步: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第四步: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利用广告传播将其植入顾客的心智中。

二.我的收获::

都提到产品要提供“独一无二”的价值,而提供这个价值的前提是什么,这就要回归到市场,市场是什么类型,用户的痛点在哪里,群体如何划分,如何在这个市场占据有利的地位让我们实现盈利,这才有了接下来指导产品“独一无二”的价值的设计理念,以及营销的策略偏向;《定位》给出了为什么要细分市场的理由,因为头部企业已经对用户的心智形成了垄断。然后都知道要细分市场,那如何来细分市场,这里给出了实操的思路来进一步回答这个问题,你可以借助现有产品并重新定位它们,或者你可以钻它们的空子,利用相对思维,来从不同的维度来切入市场;作为产品经理的更高的目标,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影响公司战略走向的那类人,即使现在没有达到,进一步理解了整个宏观的决策再回到微观,你就能深谙产品的脉络以及做这件事情对于公司有什么意义,如何去调整思路来让这件事情发生;做久了所谓“螺丝钉”就会有一种思维定式,即陷于细节,导致“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具备更高维度的思路是我认为产品经理最重要的一个能力之一(洞察力的一部分),现在重新梳理我现阶段认为优秀产品经理该具备的能力: 内核: (1)世界观:具备雏形并在哲学层面不断深化完善,最终形成自己世界观与信念; (2)人生观:清晰、坚定的人生观,明确自己处在的人生阶段,并全力以赴; (3)价值观:形成自我觉知,根据结果不断迭代的价值观,并知行合一。思维: (1)洞察思维:怀疑一切表象,对事物本质的好奇,以及探求的直觉; (2)抽象思维:化繁为简并建模的直觉; (3)相对思维:凡事无绝对,意识关注点会随着位置和时间条件不断转换的直觉; (4)批判思维:对结论、理由以及逻辑推理进行批判的直觉。技术: (1)大脑如AI一样即是具有“泛化能力”的机器,而做好产品经理,本质也是需要“经验”来提升“选择成功”的确定性; (2)行业经验:行业的发展周期与边界,对应了行业面对的市场、人群、痛点、竞争、行事方法的理解; (3)职业经验:做产品整个线路的方法论,从宏观到微观,战略到PRD; (4)输出经验:输出自己的“选择”的手段,让其中涉及的资源点按照其既定的职责去履行义务,看人看事,看轻重缓急。 产品类书籍复盘,暂告一段落。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