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提供几个简单实用的思路吧。 如果你想和别人有的聊,最为有效的一个解决方法大概是:分析自己知道什么,去发现对方知道什么,暗自合计一下 你们共同知道的是什么。 01 比如,你发现对方和你都对动漫感兴趣;你们家是一个地方的;你们都喜欢打游戏;你们都喜欢悬疑类电影…… 怎么可能没得聊? 即使你再不善言谈,对你所了解甚至熟悉的东西,总有不少话可以说,哪怕探讨一下最基础的状况描述,压根用不着 高难度的发表观点。 只要说某些,大家共同都知道的东西就好了。闲聊就是闲聊,不需要太多逻辑,不需要多少思想,轻松、愉悦、随意 发散。 我们在平时,遇到不知和人说什么时,常习惯于归因为自己不会聊天、不擅长沟通、恐惧社交。 破冰的方法,无外乎找到一个点、一个方向,在这个点上,你们都能有话说,就足够了。 02 想要跟人有话说,想要不冷场,可以着手改善的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拓展自己的信息储备。 如果你感兴趣的东西足够多,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那么你跟很多人都能聊到一块儿去。 而最为忌讳的,大概就是谈及对方不感兴趣甚至完全陌生的领域,大聊特聊,而对方完全没有任何可说的,陷入尴尬 之中。 当然,如果是陌生的,但对方感兴趣的,倒也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既扩充了对方的新知,又表现了你的擅长之处。 然而,你的经历、你的知识储备,都是会消耗光的,你们的话题会聊尽。所以,你需要不断成长。不然聊来聊去还是 之前已知的那些东西,或者演变成每天聊吃了没吃了啥,就会变得不太有趣味。 去读书去看电影,多认识不同的人,多培养点兴趣爱好,多走点路多做点事儿,让你自己不断更新。 聊天最愉悦的感觉,大概就是找到「共鸣」:这个经历我也有的;这个心情我能懂的;这本书我也看过的;这个作者 我也喜欢的;这个电影的这个镜头我也记得的。 03 我常觉得,人与人之间,有共同的经历特别重要。 这里的「共同经历」,是很广泛的。比如读了共同的学校,待过同一个班级,有共同的几个朋友,都学过某种技能。 这是你们关系的坚实的物质基础,类似桥梁、线绳一般的存在,使两个人的关系,不至于因时间、空间的磨损,而轻 易断掉。 我今年,陆续见了一些很久没见的人。本科时候一起做杂志的学长学姐、一起长大的发小、自毕业后再未见过的初中 好友…… 以年计数。而在这期间,大家也很少在微信上联系。但是,见面时并无陌生和尴尬的感觉,我们有曾经共同的经历。 随时都有某个点可以拽出来,成为共同有话聊的方向。 倒也不至于总在回忆从前,而是「从前的共同经历」是破冰的最安全的切入口,借以找回熟悉的感觉。而且,每件 事、每个人,都是在发展的,它们的作用,是引出之后的聊天内容,让聊天变得自然。 现在你大概明白,「共同经历是物质基础」这句话的意思了。 04 经常有胖友惋惜自己和从前的朋友渐行渐远。其实真的好正常。 每一次毕业,你和这个阶段的好朋友,在之后见面的机会就很少了,你们可能会越来越少联系,一年有那么两三次就 不错了。 倒也不是彼此薄情寡义。而是你们在不同的路上走着,你看到的风景和ta看到的不同,遇到的问题和ta遇到的不同, 不再有「共同经历」,总不能ta说ta的生活你说你的生活,各自交代一番,然后友好道别说下次再聊吧。怪尴尬的。 这和我前面所说的,阔别很久后真正见面时的实时互动,又有不同。当你在生活空间上告别一个人,往后的线上聊 天,常会沦为刻意。没有那么一个自然而然的,可以触发聊天的共同的点。 朋友间分隔太远和长时间互不见面会有损友情,尽管我们并不那么乐意承认这一点。但对那些我们朝夕相见的人,我 们能够保持强烈和深切的兴趣。人的本性就是如此感性。(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感情这种「上层建筑」,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而且需要实时发生的共同经历,作为物质基础。 05 很多人在聊天的时候,会觉得紧张、不自在,哪怕是一个日常的与普通朋友之间的聊天,也是如此。 怕对方发问,怕对方夸奖,怕自己不知道说什么,怕自己说错,怕冷场。 这是因为,你在潜意识里,把聊天当成了一场「防守」。你觉得对方所说的每句话、每个眼神,都是在向你「发 问」,像是「进攻」,而你需要接住对方抛过来的球,你还需要接好,不然你就是错误的、不得体的。 你预先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需要完美应对的位置,很被动。但其实聊天不是单向的传播或者问答,而是一场有来有往 的、平衡的互动。 其实你也可以「进攻」,你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可以去了解你想知道的信息,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不是一场考 试,你不是在被考核。 总想着去防守,你就会步履维艰,难以支撑。 06 关于聊天,说了很多,读到这里,你大概已经忘了我前面说过什么。 简单总结一下:
和别人有的聊,最为关键的是:只要说某些,大家共同都知道的东西就好了。 可以着手改善的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拓展自己的知识/信息储备。如果你感兴趣的东西足够多,你跟很多人都能聊 到一块儿去。 你是会被消耗光的,所以要保持自我更新。 感情这种「上层建筑」,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而且需要实时发生的共同经历,作为物质基础。渐行渐远太正常了,没 有人需要为此负责。 聊天是一场有来有往的互动,而不是一场「防守」。下次聊天时,试着把精力和视线投向对方,去关注对方讲了什 么,去发问,你会放松很多。别紧张,没事的。 写这篇文章,包括读书、总结、码字、排版、检查校对,大概花了1天时间。如果对你有用的话,还请花1秒钟点个 赞。谢谢你。:) 答主:高冷冷(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我有20个万赞干货答案,我的学习类和心理学类干货,获得了 236万次收藏,在知乎总排名第四,学习型答主排名第一。感谢阅读,不妨关注。 小小声建议你,不妨关注我的公众号“高冷冷”,我把所有干货集中做了分类明确的目录(在菜单栏“隔夜面 包”)。相信我,这是236万人次的选择。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LS1314/p/11479319.html
相关资源:JAVA上百实例源码以及开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