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 年之前的时候,电脑并不像现在一样普遍,它可不是一般人能碰的起的,除非是军事或者学院的研究机构,而且当时大型主机至多能提供30台终端(30个键盘、显示器),连接一台电脑

为了解决数量不够用的问题
1965 年左后由 贝尔实验室 加入了 麻省理工学院 以及 通用电气 合作的计划 —— 该计划要建立一套 多使用者(multi-user)、多任务(multi-processor)、多层次(multi-level) 的 MULTICS 操作系统,想让大型主机支持 300 台终端1969 年前后这个项目进度缓慢,资金短缺,贝尔实验室退出了研究1969 年从这个项目中退出的 Ken Thompson 当时在实验室无聊时,为了让一台空闲的电脑上能够运行 "星际旅行(Space Travel)" 游行,在 8 月份左右趁着其妻子探亲的时间,用了 1 个月的时间,使用汇编写出了 Unix 操作系统的原型1970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 Ken Thompson,以 BCPL 语言为基础,设计出很简单且很接近硬件的 B 语言(取BCPL的首字母),并且他用 B 语言 写了第一个 UNIX 操作系统1971 年,同样酷爱 "星际旅行(Space Travel)" 的 Dennis M.Ritchie 为了能早点儿玩上游戏,加入了 Thompson 的开发项目,合作开发 UNIX,他的主要工作是改造 B 语言,因为B 语言 的跨平台性较差1972 年,Dennis M.Ritchie 在 B 语言 的基础上最终设计出了一种新的语言,他取了 BCPL 的第二个字母作为这种语言的名字,这就是 C 语言1973 年初,C 语言的主体完成,Thompson 和 Ritchie 迫不及待地开始用它完全重写了现在大名鼎鼎的 Unix 操作系统
肯·汤普逊(左)和丹尼斯·里奇(右)
C 语言
在把 UNIX 移植到其他类型的计算机上使用时,C 语言强大的移植性(Portability)在此显现 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都不具有移植性,为 x86 开发的程序,不可能在 Alpha,SPARC 和 ARM 等机器上运行而 C 语言程序则可以使用在任意架构的处理器上,只要那种架构的处理器具有对应的 C 语言编译器和库,然后将 C 源代码编译、连接成目标二进制文件之后即可运行Unix 家谱


所有来自全世界的对 Linux 源码的修改最终都会汇总到这个网站,由 Linus 领导的开源社区对其进行甄别和修改最终决定是否进入到 Linux 主线内核源码中
常见的发行版本如下:
UbuntuRedhatFedoraopenSUSELinux MintDebianManjaroMageiaCentOSArch十大 Linux 服务器发行版排行榜:http://os.51cto.com/art/201612/526126.htm
在几乎每一份与 Linux 有关的榜单上,基于 Debian 的 Ubuntu 都占有一席之位。Canonical 的Ubuntu 胜过其他所有的 Linux 服务器发行版 ―― 从简单安装、出色的硬件发现,到世界级的商业支持,Ubuntu确立了难以企及的严格标准
主要应用:机顶盒、数字电视、网络电话、程控交换机、手机、PDA、等都是其应用领域,得到了 Google、三星、摩托罗拉、NEC 等公司的大力推广
在 Ubuntu 中玩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