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ium Designer 学习记录1

mac2022-06-30  21

Ref: (1) Altium_Designer_Summer_09电路设计标准教程.pdf  科学出版社 (2)视频:《Protel 2004 视频教程》无线电杂志社 e:\My TI\11.画板子\视频\   2014/9/20

      栅格——像素点     窗口缩放   see:第二节 原理图编辑器的使用.avi   按紧鼠标右键 拖动原理图 Ctrl+ Page Down 显示全部有效区域       元件选择 选择 S 取消选择 X 如: 取消选择 X+A 触发选择 S+Toggle Selection   或者 Shift+左键 (进行多选)           2014/9/21 9:26   1. 四层板   六层板   PCB布线设置? AD09教程   封装    测量    布线    转角,修改线宽,修改布线规则       制作原理图文件 自己新建一个, 从已有的库文件修改创建得到(通过一个已有的封装修改得到一个新的封装)   制作封装图文件 使用画图工具绘制 ,使用 向导绘制 查看datasheet,选取最大值-焊盘孔径,间距 1inches(英寸)= 1000 mil(密耳)= 25.4mm   更改物理边界,更改禁止布线层边界-Design 特殊粘贴-修改了工作层面   放置固定孔-焊盘   变成绿色-报警-违反了设计规则   元器件布局的原则 设计者的意图-元器件的关系- 直接采用手动布局 从核心到外围 从复杂到简单 不断尝试,反复调整 积累经验-放置合适位置,为下一步的布线打好基础 晶振及其电容尽量靠近单片机晶振管脚 器件滤波电容尽量靠近引脚   采用手动布线与自动布线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比较重要的电源网络采用手动布线,对于信号网络采用自动布线 --我想,高速电路,可能都需要手动布线  重新制定规则,间距-电源网络和地线网络 15mil -防止短路  不要把电源线画成环状  锁定所有预先布线  最后覆铜 :先放置过孔,然后覆铜   添加过孔 切换层 在笔记本上,AD08切换层(布线时切换层并带过孔)的快捷键是什么 Ctrl+Shift+鼠标滚轮(上/下)   从关键器件入手,先确定位置,再改变其他的线   相关元件要放在一起,连线尽量短   布线,设计规则,制定自己的设计规则——长期摸索,自己的体会 间距,线宽(电源线,信号线),过孔   手动布线+自动布线最合适   覆铜 顶层覆铜,底层覆铜,过孔连接     2014/10/1 16:55 1.原理图设计步骤 9步           自动标号   移动元件   旋转元件     在原理图中添加设计规则         放置共同的接地端口,接地端口选择 I/O Type: Bidirectional       2014/10/3 20:38 1.多通道设计     2.设置PCB的栅格,很重要!           2014/10/4 10:27   先延长导线,再放置节点,最后放置总线接口和总线   可以选择复制一列导线到另一边   如果不延长导线就会发生重叠 重叠模块端口用先用导线引出,再连接上总线,总线需要命名       文件格式 建立工作空间(Workspace) .DsnWrk是 Workspace 文件,联系和管理各个项目,相当于项目组 .PrjPcb 是 PCB Project 文件,联系和管理各个设计文件,相当于设计文件组       管脚电气连接点朝外         增量复制(复制队列)     通过复制队列的方式添加引脚     选择,旋转,拖动,完成引脚布局   最后在原理图库文件的编辑引脚编辑中修改引脚名称   完成       连续删除元器件 E+D      强大的FPGA 来自d:\Altium Designer Winter 09\Examples\Reference Designs\LedMatrixDisplay\ 好好研习例程!       拿Altium Designer设计FPGA电路系统才是王道!     这块可能是FPGA最小系统板     不提倡自动布局和自动布线                 补泪滴 T+E 覆铜 P+G 先补泪滴再覆铜,效果是这样: 覆铜和没有覆铜的区域上,只要有焊盘和过孔的地方就都有泪滴   如果先覆铜后补泪滴,那么只有没有覆铜的地方才有泪滴   所以是先补泪滴再覆铜   隐藏覆铜层 1.按下L键,出现操作界面,选择SHOW/HIDE, 2.polygons下选着Hide  这样更便于检查布线       重新定义PCB的形状   选择 机械层16,使用Place-Line,画出一个矩形,矩形的长和宽可以打开线段的属性进行坐标设置 这样矩形画好后,禁止布线层(Keep-out layer)也就好画了。   Design-Board Shape-Redifine Board Shape,使用多边形工具依次贴上已画好的矩形的四个顶点,再绘制一个一样的矩形,完成板形修改   *经验* 使用Place-Line,画出一个矩形 这个矩形画好后,再使用多边形工具去“贴角”画矩形就很好画了   注意一点,重新定义板形是不能从一个矩形区域定义的,一定要从一个封闭的多边形(弧形)定义。 也就是不能Place-Fill 画矩形区域,而要Place-Line 围成一个矩形     2014/10/23 09:59 1.创建原理图符号 (1)绘制矩形,添加一个引脚,粘贴阵列,编辑引脚,查阅数据手册 (2)修改已有的原理图符号,复制再修改 (3)添加封装 安装 Pcblib     2.创建PCB封装图   元器件封装必须严格按照元器件尺寸和焊盘间距来制作   (1)设置参考点 用Wink录屏工具同时会生成swf效果的很好, 但是同时生成了三个文件,可能需要同时存在才能打开,否则打开htm是一片空白: 但是如果生成exe文件就是独立的一个文件,缺点是体积大一点儿,色彩不够完美   想把Wink录制的swf视频格式转换成gif动图格式,更方便浏览,但是 但是由于wink录制的不是通常的那种单独的swf格式,而是三种文件的组合,所以使用swf转gif工具没法做到,图像分辨率太低了 只有 68*39   如果使用GifCam-4.5.CHS.lnk直接录制动图,首先是界面操作不方便 没有快捷键和窗口选择工具,最不好的一点是输出极其慢,占用内存大,不适合我使用。     看来,制作软件操作的视频教程,用Wink是最好的选择(自由截屏帧图像,编辑自由度大,还可以编辑鼠标位置和状态,输出快捷,文件小巧),但是你需要在每一张重点的帧图像上设置延时时间,才不至于一晃而过,而且swf文件不独立,需要三个文件共同关联才能打开。所以我选择更加简单的Screen2EXE,直接生成一个独立的Exe文件,文件体积很小,输出速度快,画面非常清楚,完美还原操作过程,鼠标点击动作还有闪动提示,非常棒。   本来是最想录制动图的(gif),因为他可以以图片的大小显示动作的过程,直观,体积小,不需要打开直接看到操作过程。但是我尝试过很多gif录制软件都有一个通病,占用内存大,边录制边操作那就慢的一逼,最后输出更是慢,一个10s左右的动图至少要花2分钟的时间才做好,效率不高,而且,想要录制时间长一点的视频(>20s),根本没门儿,因为他会提示:内存不够,无法执行。哈哈 所以最后我选择了Screen2EXE和Wink。生成独立文件Exe就打开呗,虽说没有gif直接摆着那么直观,但是其他方面的优秀已经远远超过了gif。     3.修改已有的封装得到新的封装      2014/10/24 20:44 1.Altium L M N 区别 High Density   Low Density Medium Density           2.添加标题字     特殊粘贴     Multilayer?   元件布局前先删掉元件盒(左下角老红色矩形盒子),要不然就全是绿色(报错)         洒满过孔网络(GND),连接顶层和底层的覆铜,降低地阻抗       2014/10/25 08:41   1.布线规则       寻找器件shift+F,再定义一些限制条件就能准确找到所需 比如说,我要找到所有的过孔,然后删除   覆铜     地线过孔没有覆盖过去是个疑问?   例子中的     接下来任务: 1.添加原理图右下角文字说明信息,添加各模块注释,PCB layout 2.添加丝印层文字   2014/11/04 22:57 1.打印元件清单,报表,图纸文件 2.DRC检查 3.创建项目元件库(原理图,封装,SI信号完整性模型),创建集成元件库(前面所有) 4.SI信号完整性模型 不懂 5.仿真 不常用     2014/11/23 08:12 1.过孔和焊盘的区别   一般,过孔做得很小,焊盘比较大。   PS:过孔尽量少用,会影响电气性能。2014/11/30 20:54   2014/11/30 20:54 PCB教学视频详细版 1.印制板是由板子压制而成  多层 2. 单层板 布线受限制 元器件密度有限 3. 双面板应用最为广泛 两个信号层 无电源层   顶层放置元件 底层焊接  (元器件面 焊接面面)   贴片封装 则无此考虑—— 双面都可放置,焊接元件 再多层——是增加信号层  多层板一般是 偶数层    焊盘 Multilayer 穿过所有的层   测试点 ? 镀锡 Plated     改进后的焊盘长度输入进向导   弄清距离关系 焊盘一定要比标准值长1mm,要不然就没法焊接了 ——留足裕量,保证能够焊上去 比如说,我做这个D型钽电容 封装按照原有的数据表来做但是这样就没有伸出焊盘来焊接了!   画封装图的原则——能把元件焊上,不挤着别人     2014/12/02 14:20 1.从PCB文件直接生成PCB库 Design - Make PCB Library   2.交叉探针 在原理图和PCB之间切换 Tools - Cross Probe   3.添加泪滴 增强机械性能   4.单层显示 Shift + S   5.功能菜单   切换项目 快捷键 高亮与清除     2014/12/04 周四 13:21 1.从周天到周三 这几天学画板子 see:e:\My TI\11.画板子\PCB视频教学详细版\   目录 资料:Module4PCBlayout   11.a PCB layers 层的介绍   11.b,c (1)规则详细介绍 (2)c:类 Class 设定类,划分作用范围,分类管理 (3)c:空间 Room   12.a 交互式布线 12.b 布置总线 查找相似物体进行全局修改(改小丝印字体) 13.a 画铜柱固定孔; 板子画好后,重定义板子形状 13.b 画铜层 对信号线的包地处理;自动布线 13.c 覆铜,改标号,补泪滴,输出Gerber文件,pdf文件       DRC Design Rule Check O 显示常用的菜单 N Show/Hide Nets   shift+2 布线的推挤模式,挤开障碍物 shift+space 切换布线拐角属性,45°角/圆弧角 ~键 布线的常用菜单 选择最常用的布线宽度 shift+w 切换线宽 但要注意最大最小线宽的设置限制 shift+v 切换过孔孔径   铜柱 做固定孔 焊盘Multi-layer 内径3.3mm 外径5mm ;锁定 添加圆弧,防止刮手;   重定义板子形状 利用过滤器选择 IsKeepout 然后再重定义板子形状   铜箔导热强,可以散热   对信号线的包地处理(Tools - Outline Selected Objects)   底层的线竖着布,顶层的线横着布   一般 快速方式 人工布局-自动布线-人工修改   极简单的板子 人工布局 人工布线   复杂度高 人工布局 自动布线 人工布线和修改   重要板子 射频板 一定要人工布局 人工布线   规则一定要先设置好,规则是布线器的指南   布线是先保证布通率,所以自动布线功能是很有必要的,一是可以保证布通率,二是节 省开发时间。   布局-布线-最后是规则检查   2014/12/04 19:02   1.     对称布局   2014/12/05 07:11 1.遇到两个面的两根粗线并排,不好走过去,不能在上面设置过孔     2.altium 元件放置底层 L键     2014/12/06 13:59 1.拖动元件和导线       2.好端端的焊盘居然掉节点了,真是意想不到,所以不论怎样都要仔细检查,因为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导致最后板子不能用。   阻焊层 助焊层   2015/01/21 21:59 1.查看出错原因 先选中绿色元件(出错位置) 再 shift + V  (这个功能是在Tools中)     2015/01/22 09:41 1.这里没接上   查看原理图,果然没接上   延长以后才接上了 2.一般来说同一节点只有一个网络名所以不需要命两个名     2015/01/23 08:53 1. 直接跳转J  很方便,有点像查找 不能直接查找管脚,可以直接查找焊盘(包括元件的管脚)、元件、网络等:按J键,分别选择P、C、N等,再输入名称即可查找     2.Altium PCB添加新的网络标号 (添加新的节点) Design_NetList_Edit Nets... 在中间栏点Add添加新的网络     有可能布局太密集, 已经把地平面化成一个一个孤岛,无法连接     这种线最容易把地平面化成孤岛   所以一定要运行规则检查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Chongger/p/5362517.html

相关资源:ALTIUM designer 学习心得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