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make menuconfig.configKconfig解析

mac2022-06-30  100

当执行#make menuconfig时会出现内核的配置界面,所有配置工具都是通过读取"arch/$(ARCH)/Kconfig"文件来生成配置界面,这个文件就是所有配置的总入口,它会导入其他目录的Kconfig。

跟make menuconfig这个命令相关的文件,包括三类,包括.config,Kconfig,Makefile。为什么不说三个,而说三类呢?因为 Kconfig和Makefile是配合使用的,在很多的子目录都存在,而.config只存在于根目录中。

这三个文件的作用分别是:

  Kconfig:定义了配置项

  .config:对配置项进行赋值

  Makefile:建立配置项的生成法则

如果使用举例的话,比较容易理解。比如,我编写了mytest.c的文件,这里不关心mytest.c的内容。如果想把mytest.c编译到内核中,需要按照以下的步骤来完成。

  1)       将test.c放到任何一个目录中,这个目录只要求已存在Kconfig和Makefile中,比如源码根目录/arch/arm/目录中。

  2)       在这个目录的Kconfig中添加

      config MY_TEST

      bool “My Test”

  3)       在Makefile中添加

      obj-$(CONFIG_MY_TEST) = mytest.o

  4)       在.config中可以添加 CONFIG_MY_TEST = y来选中。或者在执行make menuconfig时,找到显示名为My Test的选项,使用空格选中。

  总而言之,就是如果需要向系统内核中添加一个功能,那么首先定义一个配置项对应于这个功能,添加到特定的Kconfig文件中。然后在Makefile 里,定义这个配置项需要编译哪些文件。最后就可以通过make menuconfig或者直接修改.config来使能这个配置项。

  .config作为全局配置项的使能信息,存在于根目录中。里面内容基本上都是以下形式:

        CONFIG_XX_XX=y/n/m/0xFFFFFF/32/”XXXXXXX”

其实,.config就是将执行make menuconfig后,对配置项的修改保存到一个文件中而已。如果没有.config时,make menuconfig会按照默认值来显示。

 

Kconfig语法

  基本构成包括五种,menu/endmenu,menuconfig,config,choice/endchoice,source。

  (1) menu/endmenu

    menu的作用,可以理解成一个目录,menu可以把其中一部分配置项包含到一个menu中,这样有利于配置的分类显示。menu与endmenu是一组指令,必须同时出现。menu和endmenu中包含的部分就是子目录中的配置项。

    menu "Networking options"

    

  (2) menuconfig

    menuconfig有点类似menu,但区别就在于menu后面多了一个config,这个menu是可以配置的,前面比 menu类型多了一个方框,通过空格可以修改这个配置项的选中状态。而且从格式上来看,也是有区别的。

    menuconfig NET      bool "Networking support"      select NLATTR      ---help---        xxxxxx    if NET         xxxxxx    endif if NET

    

  (3) config

    config是构成Kconfig的最基本单元,其中定义了配置项的详细信息。

    例:

    config RFS_ACCEL      boolean      depends on RPS && GENERIC_HARDIRQS      select CPU_RMAP      default y

    由示例可见,config需要定义名称,与menuconfig相同。这个名称不但用于裁剪内核中,还用于配置项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中。

    config的类型有5种,分别是bool(y/n),tristate(y/m/n),string(字符串),hex(十六进 制),integer(整数)。其中,需要特别介绍一下bool和tristate,bool只能表示选中和不选,而tristate还可以配置成模块 (m),特别对于驱动程序的开发非常有用。

    其他语法含义如下:

    1) prompt:提示,显示在make menuconfig中的名称,一般省略。下面两种写法相同。

      a.  bool “Networking Support”

      b.  bool

      prompt “Networking Support”

    2) default:默认值

      一个配置项可以有多个默认值,但是只有第一个被定义的值是有效的。

    3) depends on/requires:依赖关系

      如果依赖的配置项没有选中,那么就当前项也无法选中。

    4) select:反向依赖

      如果当前项选中,那么也选中select后的选项。

    5) range:范围,用于hex和integer

      range A B表示当前值不小于A,不大于B

    6) comment:注释

  (4) choice/endchoice

    choice的作用,多选一。

    例:

     1 choice 2 prompt "ARM system type" 3 default ARCH_VERSATILE 4 ........ 5 config ARCH_SUN7I 6 bool "AllWinner SUN7I (A20 SoC) Platform" 7 select PLAT_SUNXI 8 select CPU_V7 9 select ARM_AMBA 10 select ARM_GIC 11 select HAVE_SMP 12 select MIGHT_HAVE_CACHE_L2X0 13 select ARCH_HAS_BARRIERS if SMP 14 select ZONE_DMA 15 select CLKDEV_LOOKUP 16 select GENERIC_CLOCKEVENTS 17 select ARCH_HAS_CPUFREQ 18 select NEED_MACH_IO_H 19 select NEED_MACH_MEMORY_H 20 select ARCH_WANT_OPTIONAL_GPIOLIB 21 help 22 This enables support for Allwinner Technology Co., Ltd A20 SoC based systems 23 ......... 24 endchoice View Code

    

    

    可见,choice有点类似于menu,是在子窗口里选择,但是不同的是子窗口中只能选择一项。在prompt后会显示当前选择项的名称。

  (5) source

     source只是将另外一个Kconfig文件直接复制到当前位置而已。但它的作用也是明显的,可以将这个系统贯穿在一起。从开始位置arch/arm/Kconfig,来将整个系统都作为配置型

 

  当我们进入了linux源码的根目录时,输入make menuconfig。假设,此时根目录已经存在了.config,如果不存在,会自动生成。这时,在命令行显示如图

  

  显然,在执行make menuconfig时,会自动调用scripts/Kconfig/mconf Kconfig开始系统的配置,那么根目录下的Kconfig就是配置的起点。这个文件会通过source指令来调用其他目录 下的Kconfig文件,从而完成整体配置。这样,Kconfig就可以理解成main函数,而source指令就有点类似于 include。可以按照上面的语法,来分析Kconfig文件。

根目录下的Kconfig的内容如下:

## For a description of the syntax of this configuration file,# see Documentation/kbuild/kconfig-language.txt.#mainmenu "Linux/$ARCH $KERNELVERSION Kernel Configuration"config SRCARCH    string    option env="SRCARCH"source "arch/$SRCARCH/Kconfig"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emlslxl/p/5530502.html

相关资源:JAVA上百实例源码以及开源项目
最新回复(0)